NFT:当艺术遇上区块链

文 / 本刊记者 孙凌宇实习记者 张紫微 景婷婷 编辑 / 黄剑 hj2000@163.com 永不落槌的拍卖 2021年5月29日,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地下一层,名为“一个小目标”的展览举行开幕式。据官方介绍,这是全球首个有关区块链艺术及加密艺术的主题个展。听着挺玄。前来的人群里,有“币圈大佬”,也有美院教授。学术指导邬建安与共同主办方巴比特、chain news等区块链资讯门户出现在同一张海报。原本不太相关的两拨人,因为此次展览的主角刘嘉颖擦肩而坐。简短的开场致辞后,她在众人簇拥下走进展厅,逐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导览。讲解过程中,以太坊、账本形态、元宇宙、上链、算法、记账、数字钱包、智能合约等技术字眼多次出现,眼前的艺术作品依然以油画、雕塑、动画、装置等形式承载,但赏析它们,却不再与光线、笔触有关。先后拥有腾讯国际业务部首席产品设计师和中央美院硕士的身份,刘嘉颖的经历不论放在哪一边,都颇具说服力。读研期间,她专注于探索如何用区块链底层技术进行艺术创作。2020年6月毕业时,由于疫情,没法做线下毕业展,也不能在毕业典礼上和同学们见面,只能在微信上收鲜花表情,为了弥补遗憾,她在区块链平台Cryptovoxels(借助这个平台,人们可以使用加密数字币买卖土地、兴修建筑、举行派对和展览,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)上建造了一座名为“赤金”的虚拟美术馆。 时隔一年,展览开幕当天,不少人戴着VR眼镜在这件作品前一探究竟,有的从后门进入“赤金”的展厅,有的直接从天上掉落,进来就在二层空间,传统美术馆的既定动线在这里荡然无存。“更重要的是”,刘嘉颖戴着耳麦,用手指向另一方向,“在虚拟空间展示的艺术品都可以直接连接到TopBidder进行拍卖。” 人们摘下眼镜,视线跟随她挥动的手向右侧望去,移步到本次展览的重头戏。这是一个临时搭建的拍卖场地,两旁是高悬的电子屏幕,扎着高马尾、身穿职业套装的主持人站在中间,有条不紊地介绍拍卖规则,并邀请还有些不明所以的观众在台下事先摆好的近百张椅子上落座。 TopBidder是刘嘉颖创建的一个拍卖平台。在这一平台中,每件上到区块链的数字化艺术作品都以0.05个以太币的价格起拍,每轮竞价,出价自动设定为比之前高出10%,最终买主、成交价格都成了未知。主持人依然会象征性地拿着小木槌,但“3、2、1,成交!”的画面将永远不会上演。拍卖无休无止,每个参与者只能暂时获得拥有权,并在下一个竞拍者“抢走”时获得30%的溢价收益,而原创的艺术家,则能在每一轮竞拍中分成50%。平台从协议级别保证了创作者的永久权益。传统艺术品拍卖中的举牌加价,变成了悄无声息的手机操控,屏幕上数字在跳动,周围是隐约带着兴奋的面孔。自2021年4月发布以来,TopBidder被称为迄今为止最创新的NFT拍卖平台,NFT的全称是Non-Fungible Token,意为非同质化代币。视频、游戏、音乐、文字、图片……几乎所有能被数字化的东西都可以在区块链上被编码为NFT,然后被定价和交易,相当于一份数字艺术品的所有权证明。 刘嘉颖解释,她的创立初衷,是希望艺术作品在这一非永久占有的拍卖平台上能够自由流转,不受任何人控制。她认为,区块链技术天生就是为了解决传统世界不公平的事情,合理加以利用,便能改变艺术圈现有的问题。“收藏”的概念被这种新形式重新定义。参与收藏的人群中,也涌现了许多学计算机、数学出身的跟传统收藏家完全不一样的身影。这无疑是一场新的游戏。 新游戏 2021年3月11日,一位化名为“Beeple”的美国平面设计师的NFT作品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出6930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4.5亿元),一举刷新数码艺术品拍卖纪录,成为在世艺术家创作的第三高价的艺术品(仅次于波普大师杰夫·昆斯和英国艺术教父大卫·霍克尼)。NFT虽然早在几年前就已随着区块链的兴起而诞生,但直到此时才吸引全世界的目光。NonFungible.com的数据显示,今年3月,共有超过16万件NFT被售出;目前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交易规模在过去半年间增长了100倍。加密货币数据聚合器CoinGecko统计,仅今年3月,NFT艺术的交易规模达到2.05亿美元,超过此前所有NFT艺术交易的总和……加密艺术成了2021年上半年艺术市场最轰动的“炸弹”。Beeple名声大噪两周后,NFT的浪潮便涌到了北京。3月25日,在798举办的“DoubleFat双盈——首届NFT加密艺术展”的开幕式上,艺术家冷军的一件水墨画作品《新竹》被当场焚烧,同时,这幅画的电子扫描版被NFT化并上链。NFT版的《新竹》成了这幅画唯一的原作,最终以 40 万元的价格成交。 噱头十足的操作,加上对于试水来说不算难看的价格,令NFT迅速在国内点燃引线(2020年8月国内已出现首场NFT展览,后续反响寥寥),在过去两个月,与之相关的展览、讲座开办了不下十几场。加入游戏的人心思不一:有的认为对冷军作品的处理完全是一种炒作,理由是欣赏艺术品的方式与它的创作手段密不可分,用数字技术创作出来的艺术当然可以放在数字媒介上欣赏,但水墨本来就生于纸上,将画纸烧掉无异于把它给毁了,涂鸦艺术家班克斯(Banksy)虽然有过先例,但他的漫画不一样,本来就带有讽刺意味;也有人觉得炒作无可厚非,从艺术的发展史来看,2002、2003年,资本对于当代艺术同样有大规模、高强度的炒作。持后一观点的人以画廊老板为主,生意需要维系,他们的考虑明显更实际。从外企转行开画廊的季晓枫约20年前就在通州一个村里开办了艺术工厂,这些年他辗转去过798,后来带着“在3画廊”迁至离城区更远的北六环,紧挨着草场地艺术区。2021年5月,他的画廊也展出了一场以“伟大的毕达哥拉斯”为名的NFT加密艺术展。他坦言,NFT的出现对艺术生态当然是挑战,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画廊和艺术家之间的代理关系。区块链记录了一件艺术品的所有权、每次流通的价格和存在的副本数量,买家可以跳过画廊去交易平台购买,且艺术品价格也摆脱了以往由画廊主导而不透明的问题。“NFT的价格由供需关系捕捉,去中心化、市场化,公允、透明的可能性就有了。” 交易模式一旦改变,画廊的职能也面临转变。季晓枫将NFT总结成六个元素的聚合,即艺术创作、艺术市场、金融属性、法律、技术和传播。他认为,画廊应该适应行业、转换职能,艺术家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在虚拟世界中受欢迎,除了提高自己的创造力,还需要经营好各种社交账号,保持知名度,这往往需要一定规模的艺术家工作室才能完成,否则会占用艺术家用于创作的时间,而这部分工作可以由画廊来承担。策展人棉布是位女诗人,打扮十分草间弥生,一头鲜蓝色头发从头顶向下染了半截,长裙上满是鲜艳波点。跻身NFT浪潮,在她看来,并非只是简单的画廊功能顺应时代转换的表现,更重要的是意识层面传达出的概念。她常年生活在波士顿,那里的艺术世界虽然比不上三百多公里外的纽约那般活跃,但早在20年前就开始涌现许多计算机专业人士和艺术家的合作,并在波士顿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工作室持续展示这些合作成果。 想到这些别的角落做出的创造性突破,棉布备受鼓舞,像接力一般视“刺激艺术流通”为己任,希望借画廊的先锋举动在引导和启蒙层面达到美术馆的作用。“开办NFT展览并非赶热潮,而是在概念上比热潮还要更高瞻远瞩的一步。”展览的主题暗含情怀与野心,既向2000年前的“数学之父”毕达哥拉斯致敬,也是在期盼如今的举动产生持久的辐射。 … Continue reading NFT:当艺术遇上区块链